這件最給武漢“長臉”的事!你我都參與了!
來源:湖北日報 編輯:劉佳 時間:2019-10-23 10:23:09 文章已被瀏覽:次
原標題:這件最給武漢“長臉”的事!你我都參與了!
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在武漢舉行
作為東道主
6000萬湖北人在用怎樣的姿態
服務好賽事
為湖北武漢打call?
10月15日早7點開始
如果您在武漢市內開車或乘車
一定不會對這樣的場景感到陌生
湖北人用這樣一個行動,
刷新世界對武漢的印象——
連續6天來,
每天從7:00——22:00,
齊刷刷讓出
30條、長達194公里的專用通道。
大家自覺避讓,
哪怕在其他道路上排隊等候。
一條條“空”出來的車道,
是這個最美的秋天,
普通市民給全世界的軍人,
送上最漂亮的見面禮!
10月19日、20日,
湖北日報記者小姐姐探訪武漢三鎮,
帶你一起看一看
軍運會期間,公共交通秩序如何?
老百姓眼中的武漢,有沒有變化?
時間:10月19日8:52
地點:長江二橋
19日是休息日,
江城沒有出現早高峰,
路面交通暢通,
記者從上橋到下橋,用時9分鐘。
中途,有3分鐘緩行,
右邊兩股車道排起長隊,
左邊軍運會專用道,
暢通無阻。
時間:10月19日10:00
地點:墨水湖大橋
引橋出現擁堵,社會車輛排隊緩行。
上橋7分鐘時間內,無一人占用公交道。
上橋后,交警現場指揮,
路面恢復暢通,
原來是前方出現了兩車追尾事故。
寧愿等待,也不搶道。
時間:10月19日11:32
地點:武漢市交管局指揮中心
記者從指揮中心大屏幕上看到,
八一路至尤李村立交橋上
載著運動員從賽場返回軍運村的考斯特,
從軍運會專用道上疾馳而過,
右邊兩排社會車輛自覺避讓,
緩慢行駛,
形成一道流動的風景線。
時間:10月19日15:51
地點:武漢大道省博物館段
武漢大道省博物館段,
是大武漢交通要道,
車流量大,容易擁堵。
記者在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大樓上看到,
漢口去往南湖方向,
水果湖隧道入口處出現車輛滯留,
社會車輛排成2條長隊,
也沒出現一輛左轉,
占專用道現象。
付出了讓一條道的“代價”,
或許會有暫時的不便。
但是,
武漢人卻收獲了
一座煥然一新的“大武漢”。
“大武漢,齊刷刷讓出了一條道”
18日,記者來到武漢市交管局。
武漢市交管局宣傳處長李軍,正在指揮中心和同事商討19日發給市民的出行指南方案。
“按照國際國內慣例,大型賽事、峰會,都會采取單雙號限行。武漢市為什么沒有?”李軍說,因為省委省政府、市委市政府定下的原則,就是保證賽事正常進行的前提下,做到道路管理人性化、不擾民。經過多次研判后,采取設置軍運會專用道的方式,降低對市民出行的影響。
▲在武漢市交管局忙碌的民警。
然而,武漢有330萬機動車,在軍運會車流激增的情況下,如何保證交通井然有序?
——智慧指揮讓處置變得更快捷。交通態勢平臺每2分鐘就會掃描一次全市道路交通狀況,及時主動發現擁堵、事故、壞車、闖禁行等情況,通過精準定位,對漢警快騎、警保聯動、應急救援等快反力量進行扁平指揮,做到警力“看得見、呼得通、調得動”。
——智慧引導讓避堵更及時。市民可以通過導航手機應用軟件,實時查看路況,選擇最快、最通暢的出行線路。駕駛員通過398塊一級交通誘導屏,不僅可實時查看周邊3到5條道路路況,部分誘導屏還可精準提醒至火車站、飛機場的通行時間。
——智慧路口讓道路更通暢。對軍運會線路的482個路口建立“一線一檔”的方案,采取高科技精算法,保障賽事車輛出發到達時間精確到“秒”級,最大程度緩解軍運會期間的車流量突變對交通的影響。
從10月14日起,武漢交警對外發布市民出行指南,并對軍運會專用通道進行宣傳。智慧的網友借此總結了一句出行順口溜:橋上不走最左邊,橋下不走最右邊,不管哪里走中間,路遇安檢就靠邊!
“15日早7:00,正式啟用軍運會專用車道的那一刻,看著大屏幕上一條條‘空’出來的車道,指揮中心的人,無不驚嘆、震撼,場景特別壯觀。”李軍說。
從2014年開始,武漢市就啟用公交專用道緩解城市交通擁堵。但是違規占道、搶道、加塞等現象仍時有發生。這一次,大武漢真的齊刷刷為軍運會讓出一條專用道。軍運會專用道自15日投入使用以來,在珞獅路、水果湖隧道、長江二橋等交通繁忙路段,未出現社會車輛占用軍運會專用道的情況。
記者從軍運會組委會了解到,軍運村到武漢市35處比賽場館,交通非常暢通,都能在40分鐘內抵達。據了解,軍運會專用道啟用第一天,沒有因占用專用道開出一張罰單。
“一場盛事,真的能推動一座城的嬗變!”
“武漢交警”迅速發微博為武漢市民點贊,感謝市民對軍運會的支持。
來自武漢市交管局的數據顯示
???
在途交通總量大幅下降
10月14日,在途車流量是230萬輛
10月15日,在途車流量是204萬輛
10月16日,在途車流量是210萬輛
10月17日,在途車流量是212萬輛
10月18日,在途車流量是206萬輛
10月19日,在途車流量是209萬輛
10月20日,在途車流量是209萬輛
“家門口辦大賽,我們要支持”
武漢市民用實際行動,向世界展示了他們作為主人翁的胸懷和氣度。
地點:漢正街到岳家嘴
出行方式:地鐵
漢正街,有著“天下第一街”美譽的老街,生意火爆,地鐵站出入口,人潮涌動,川流不息。
10月20日下午2:18分,記者排著長隊安檢進站,轉了幾道彎的隊伍,非常有序。志愿者一直俯身幫乘客拿行李。
擁擠的人潮進站后,人們各自落座,有人看手機,有人閉目養神,也有人輕聲聊天,整個車廂整潔亮堂。
記者看到,不少人推著童車上地鐵。王女士的兒子不到一歲,在地鐵里酣然入睡。她告訴記者,“地鐵里有空調,舒適平穩也安靜,我出門都帶孩子坐地鐵,開車沒地方停車。”
在銀行上班的劉女士,家住后湖,是旅游達人。她告訴記者:“很多發達國家和地方,城建都沒有武漢搞得好,地鐵也沒有武漢舒適。武漢真是日新月異,潛力巨大!尤其是舉辦軍運會,市民仿佛一夜之間,特別團結,特別想為武漢爭口氣,出行文明有序,環境干凈整潔,令人驚嘆。自己身為武漢人,也是十分驕傲和自豪!”
從地鐵6號線到4號線,從漢口、漢陽到武昌,一個小時跑完武漢三鎮,記者看到:沒有人插隊,沒有人隨地丟垃圾,沒有人大聲喧嘩。
地點:省博物館站到航空路站
出行方式:公交
綠樹悠悠、鮮花爛漫,美麗整潔的武漢大道笑迎四方客。
10月20日9:19分,東湖路省博物館公交站,軍運會吉祥物兵兵躍然眼前。站臺上,志愿者陳樂和同伴,為乘客提供道路指引等服務。
記者排隊上車,寬敞明亮、干凈整潔的環境,讓人賞心悅目。
60歲的王奶奶正在靠窗認真閱讀報紙。她的前方,李婆婆凝神觀看窗外風景。
“武漢真是越來越干凈了,看著好舒服。”李婆婆從宜昌過來看望在漢工作的小女兒,和親家母一起乘車去漢正街買衣服。
聽到李婆婆的感慨,家住硚口區的王奶奶放下報紙,對記者說:“我是武漢本地人,武漢的變化,我最有話語權。這幾年,我去了世界上許多國家,也陪很多來自美國、英國、法國的朋友逛武漢,他們都說武漢很時尚,我說武漢,每天都不一樣!”
她非常自豪地掰著手指說:“城建、交通、教育,武漢都是一流,最關鍵是宜居,大江大湖大武漢,好吃好玩又文明!”
曾做過英語老師的她,一心想為軍運會出把力。今天早上,她六點起床,專程跑到東湖,就想當志愿者,做做翻譯工作。
9:38分,車到大東門站時,一下上了10多位乘客,原本空曠的車廂,頓時擁擠起來。看到一位老奶奶上車,洪山高中的熊老師迅速起身讓座。“文明禮讓在武漢已經是一種自覺了,這沒什么呀。”他說,軍運會期間,學校多次向師生宣傳,要文明、綠色出行,“大家也都是這樣做,關鍵時刻,更要給外界留下好印象。”
地點:漢陽區武漢市動物園
出行方式:步行、公交
19日10:15分,市民陳先生,牽著一對兒女在售票處排隊買票。“請問,您今天是怎么到動物園來的,是開車,還是地鐵?”陳先生手往后一指,“就是坐的5路公交啊,20多分鐘在門口下。今天軍運會比賽,開車不是給比賽添堵?”
市民楊小姐,推著4歲的姑娘,和爸爸媽媽一起排隊進園。她告訴記者,他們家住五里小區,走到動物園需要20多分鐘。本來是想開車過來,結果爸爸媽媽沒同意,說昨晚在家看了軍運會開幕式,感覺特別震撼,今天要以實際行動支持盛會,要步行過來玩。
家住海軍工程大學的75歲謝奶奶,和20多名高中同學,在武漢動物園參加同學聚會。謝奶奶說,他們家族,有人家里有3臺車,現在一臺都不開,全部公交、地鐵出行。
▲參加同學聚會的市民。
“今天,是我們55年同學聚會,非常重要,本來我們預定了一個大巴的,后來大家都反對,就各自坐公交來的。武漢市能辦這么大的賽事,我們很驕傲,必須綠色出行,給武漢增光。”76歲的王爹爹大聲地補充道。
地點:中南醫院
出行方式:共享單車
市民張先生,家住東亭花園。10月19日下午1:20分,記者見到他時,他正在中南醫院側面口停共享單車。張先生告訴記者,他因為換季時冷時熱,感冒了,本想開車到中南路,但從家門口到醫院的路,正好也設置了軍運會專用通道,他就改騎共享單車。
記者看到,醫院門口停放了許多共享單車。大家都以綠色出行的方式,來當好東道主。
還是那個武漢,
但變化,就這樣悄然發生,
讓人暗生歡喜
……
讓出一條道,文明加速度。
一條條“空”出來的專用道,
一聲聲溫馨的問候,
一張張和善的笑臉,
都會讓人記住
武漢人的熱情、美好和文明,
發自內心地愛上這里!
而我們每位市民
也可以自豪地說:
這件最給武漢“長臉”的事!
我也參與了!
文字:湖北日報記者彭小萍
圖片:湖北日報記者彭小萍、劉申
視頻:湖北日報記者呂心悅、魯騰
相關推薦信息